我坐在宽大的写字台后面,前面放了两张椅子,里面一张正放在我的对面,是一张宽大的黑皮靠椅,外面一张稍微有些点,是一张缺少了一个靠手的红皮休闲椅。
其实我本来是想撤掉一张椅子,毕竟我将面试的只是一个人。但转念间又想了想,还是留着,或许可以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。
第一个是一个年青人,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外面那张休闲椅,看得出来,他还有点紧张,甚至比我更紧张,但他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紧张,但在我的问题后面,他会小心地问一句:“你是指……”。
我的紧张很快就松弛下来了,因为我发现他比我更紧张。人一旦发现事实的真相时,一般都会变得冷静。很快,我就掌握了主动性,并且大致地了解他的弱点所在。当我问最后一个关于有关这个行业的形势和政策方面的问题时,他开始坦承地承认,他的确没有看到过我所提到的那个政策文件。
嗯,就这么得了吧。
第二个是一个中年人,已经有过很多年的经验,而且一看给人的感觉是很踏实的一个人。他也选择了休闲椅。他的身体前倾,谦恭地当一个倾听者。我对他的了解从他原来的单位开始,很快,他就将谈话重点引向了他所擅长的内容,并且会不时地说一些我想了解的情况。因为,他原来所在的单位是这个城市里面一个比较大的单位,在行业里有着一些影响力。这使他的健谈不仅有着实质性的内容,更让我不会那么容易失去耐心。
慢慢地,我把这场谈话变成了一种了解资讯的活动,问的问题都围绕着他所知道的那些“内幕”上,他也乐此不疲,一直到我提出正题,他是否愿意调整成与他所谋求的职位不同的岗位时,他断然地否定了,然后他仍然保持着向前倾听的姿态,又转回到前面他所擅长的工作经验上。
其实,我一直觉得他向我描述的一切更适合我向他提供的岗位,但是他拒绝的很彻底。他可能对他自己的职业提升很是迫不及待,以至于无法听取我的建议。
那么,也就这样吧。
第三位求职者是唯一一个坐到里面那张椅子上的人,而且用左手靠在靠手上,整个人左倾着。更要命的是,他的简历里面有很多不可信的东西,他的职位和他的薪水有着很明显的差异。
谈话很简单,在他重复一些我熟知的东西后,没有新鲜的东西,我甚至没有耐心和他进行交锋。或许他选择的位置和他的姿态在我心里起了另外的作用。
第四位求职者选择了休闲椅,他也是一个健谈的人,他说的更换工作的理由和我几年前很相似——一个能让自己感觉与众不同,却又无法别人充分信服的理由。他选择离开原单位是因为他跟单位之间彼此都太了解。我对他抱有的怀疑态度从此开始,我有保留地了解他的东西,最终,还是有保留地和他结束了对话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